第一百一十八章 李二的心思_贞观二年之他来自未来
新笔趣阁 > 贞观二年之他来自未来 > 第一百一十八章 李二的心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一十八章 李二的心思

  第一百一十八章李二的心思/h1第一百一十八章李二的心思

  李二死死的盯着胡迭,他怎么都无法相信,这个困扰着自己多年,或者说,曾困扰过中原王朝很多年的问题,其真实的答案竟是如此简单。

  突然想起,胡迭曾说过,在他原本生活原国度里,像他这般专门研究‘科学’的人才,是连国家的统治者都要尊重的存在,而且每当有涉及到技术的重大国策需要决定之时,往往都要征求这些人的意见,在此之前他一直都觉得这多半有些夸张,但现在,李二却是真的信了:这吐番,可不就是关系着大唐的国策战略吗?

  很多人都以为,大唐的强敌是突厥,眼光再深远一些的,倒是能看出突厥的国力与大唐其实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只要大唐腾出手来,覆灭突厥就只是一个时间和代价的问题,所以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大唐的强敌,则是高丽。

  要说这个判断,倒也不能说不对,因为在李二的心目中,高丽的确是一个必须要征服的强大对手,这个国家虽然比不上大唐这般强大,但它的实力也是绝不容小视的,关键它跟大唐一样,同样也是农耕之国,这就意味着它的战争潜力和国家民族的内部凝聚力,是要远远高于那些游牧民族的,若非如此,当年的杨广也不至于会因为三征高丽而耗尽了国力,导致国内民怨沸腾,虽然三征高丽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也不乏当时的一些门阀在国内拖后腿,但高丽本身能在数十万大军,甚至是杨广率军亲征的情况下坚持下来,这本身也是很说明问题的。

  可是,在李二的心目中,高丽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对手而已,他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战胜这个敌人的,在他的心中,能真正称得上是大唐的心腹之患,同时又让他没有把握能够战胜的敌人,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在很多人都还没有注意到的吐番。

  要说吐番的国力,倒也不是很高,而且这个国家也不像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时刻都在威胁着中原的安全,他们虽然也经常会有一些下山劫掠之举,但整体而言,至少目前来说,威胁和已经造成的危害都不是太大的。

  但是,这个国家有一样,却是其他所有国家都比不上的,那就是他们特有的地理优势。

  在此之前,大唐和之前的中原王朝也不是没有跟吐番的军队交过手,凭心而论,吐番军队的战斗力虽然不差,但其实也强不到哪儿去,至少还没有强大到会让大唐的军队感到畏惧的地步,可是,一旦他们进攻受阻,这些吐番人就会退回到他们的高原,这时,若唐军趁胜追击,又或者是主动进攻,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这问题,往往就会碰上一个比口土番军队麻烦得多的对手,那就是高原的诅咒,或者说瘟疫。

  正如胡迭所说,生活在平原上的人,一旦上了高原,立刻就会变得头昏脑涨,手脚发软,严重些的,就连行动能力都会失去,完全成为一个废人,关键是这种病症就算是最好的医生也是束手无策,他们甚至都找不出病症的原因,加上高原上一些所谓的诅咒传说,使得很多人都相信这真的是一种妖术或诅咒,而且还是无解的那种。

  在冷兵器时代,这种高原反应对一支部队的战斗力的影响,绝对称得上是致命的,你完全可以想像,当一支百战的精锐之师突然之间,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士卒都手脚发软,走几步路都会喘得难受,甚至严重到连兵器都挥舞不起来时,其战斗力还能剩下多少,而更要命的是,因为找不到病发的原因,也没有办法防止和医治,出现这样大规模的疫情,必然会导致军心大乱,一旦敌军这时发起反击,这些手脚发软的士卒怕是连逃命的力气都没有,分分钟就是团灭的结局。

  如果只是单纯的国力强大,那倒还相对简单,大不了奋起直追就是,可面对这种只能由他来打你,你却无法跑过去打他的对手,这就相当的恶心了。眼下,吐番本身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其内部势力林立,彼此征伐不休,对大唐的危害还没有体现出来,但根据李二所掌握的情报,这种情况恐怕也是持续不了多久的,因为吐番已经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英雄,名为松赞干布,其文韬武略皆称得上是当世之英雄,假以时日,若真让其统一了吐番,将吐番打造成一个统一的王国,那它必然就会成为中原大唐的心腹大患,而这点,在此之前,即便是李二,对此也是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的。

  可是,这个困扰着他的大难题,这个足以称得上是吐番最大的战略武器的秘密,在胡迭的眼里,竟然只是一个如此简单的常识,它的原理,甚至直接就写在这本小小的物理课本上?

  李二发现,他似乎还是有些轻视了胡迭这一身奇学的价值和作用,谁能想到,一个气压的学问,竟能引申出这么多内容,甚至连吐番的高原诅咒这种战略级别的秘密都包含在其中?

  想到这里,李二看了看左右,心中不禁暗叹:这胡迭什么都好,就是太实诚,问他什么就答什么,也不想想,这样的问题和答案,岂是随便什么场合都能说的?这大殿之中虽没有外人,但内侍和宫女并没有清场,谁敢保证他们听了这些秘密,将来就不会说出去?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想法,一旁的长孙突然插言说道:“陛下,现在天色已晚,白鹿伯毕竟是外臣,留在宫中多有不便,有什么事情,不妨改日再谈吧。”

  李二点了点头,这一天的惊喜实在太多了,既有失望,又有收获,他也确实需要好好静一静,理一理这纷乱的思绪,至于说有关于吐番的问题,眼下显然不是讨论这件事的合适时机,而且针对吐番,必然会是一个长期的国策,这也是不必急于一时的。

  胡迭口干舌燥的讲了半天,现在终于能够解脱,自然是千恩万谢,在内侍的护送下离去后,大殿里,李承乾却又向李二与长孙拱手行礼,再一次旧事重提。

  “父皇,母后,胡先生所学之道,虽不提圣人之言,行的却是圣贤之道,于国于民皆有大用,儿臣也甚是喜欢,还望父皇母后能够恩准,让先生来担任儿臣的太傅,教导儿臣。”

  李二微微皱眉,虽然没有答应,但就在刚刚那一瞬间,竟然还真的出现了动摇:他算是看出来了,这科学一道,对于世间万物的了解实在是太过深奥,而且此道博大精深,不像儒家多作空谈,却是最讲究学以致用,像胡迭那般,学得多了,世间好像就没有什么事情是难得倒他一般,高明是大唐的太子,若是也能有这样一身学问,将来不仅能够继承自己的基业,想来就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是有可能的吧?

  可惜,这太子太傅的任命,并不只是给太子挑选一个老师那么简单,要知道,太子可是大唐帝国未来的继承人,这就意味着,挑选什么样的人给他当老师,往往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帝国未来国策的走向。为什么自汉以来,历朝历代的太子太傅都会由当世之大儒担任?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学问好,资历高,更重要的,也是代表着国朝尊儒的国策——既然帝国未来的继承人,从小就是接受儒家的教育长大的,那么他长大之后,自然也就不会改变对儒家的态度。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这个原因,那李二在见识了‘科学’的力量之后,还真不一定就会对儒家死抱着不放:对他这种凭实力登上皇位的君王而言,儒家不过就是一件工具,如果胡迭的科学真能证明它的作用比儒家更大,对大唐更有利,那么自汉以来独尊儒术的国策,也未必就不能变一变,可问题是,就算这科学再怎么强大,它现在的力量和影响也实在太微弱了,整个天下懂得这门学问的也就胡迭一个,李二就算有心要重用科学,科学一系中,也没有足够的人手来撑起这个门面。

  要知道,太子太傅的职责可不单单只是教导太子知识那么简单,他同样也承担着辅佐太子建立起自己的人才班底的重任。挑选那些大儒的好处就在于此,他们每一个都是资历深厚,门生故交遍天下,有这层关系在,太子很容易就能聚集起一帮志同道合的精干手下,形成自己的基础班底。在担任太子的时候,这些人才会帮助太子一起熟悉和处理政务,了解这个帝国运作的种种规则,当太子继位,这些人就会成为他最忠实和可靠的骨干,从而迅速的完成权力的交接。从这点来看,胡迭显然就不具备成为太傅的可能,别的不说,他那套学问,全天下也就他自己明白,真让他做了太子太傅,到时他能给太子推荐什么人才?总不能是那些村民的娃娃和他那个贱籍的弟子吧?

  “这件事,还需从长计议,你且下去吧。”

  “是,儿臣告退。”

  看着李承乾退下去的身影,李二心中竟是不免有了几分惋惜:科学一道,确实于大唐有莫大的用处,可惜,懂得这门学问的人,实在太少了,那胡迭虽在办学,却只是小打小闹,似乎并没有什么传道之心,不然,他还真不介意在背后推上一把,若是真能为大唐培养出一大批懂得这些实用之学的人才,天下间,试问还有谁能阻挡大唐的铁骑?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netk.com。新笔趣阁手机版:https://m.dnetk.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