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春耕神器_贞观二年之他来自未来
新笔趣阁 > 贞观二年之他来自未来 > 第一百三十四章 春耕神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三十四章 春耕神器

  第一百三十四章春耕神器/h1第一百三十四章春耕神器

  不得不说,这次相亲的经历,与想像中的似乎并不一样。

  体会过卢司妍的温婉之后,胡迭本以为所谓世族的五姓女,应该与之都差不多,文静中透出书卷气息,温柔而善解人意,但结果,他所看到的崔婉彤,却更像是一个对知识充满渴望,对现实充满幻想的现代小女生,在俩人短暂的相处中,彼此间的谈话,竟没有一句是涉及男女之情的,回想起来,倒是跟网上与志趣相投的网友聊天差不多,说的全都是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

  但是,这样的感觉,却真的很不错。

  胡迭不知道自己这算不算是动了心,但必须承认的是,他确实已经忘不掉那双充满幻想和对知识的渴求的眼睛了,如果有可能,他倒更希望是收这个小女生为自己的学生,这样的话,说不定几年之后,大唐就能多出一个可以名垂青史的女发明家,这也算是填补了一项历史空白?但可惜的是,这个想法注定是不能说出口的,否则,就真成笑话了。

  相亲的结果,自然是圆满无比,虽然相亲的男女彼此间并没有碰撞出什么爱情的火花,也没有什么浪漫的心跳,但那种灵魂与思想的共鸣却让他们都不约而同的默认了长辈们对于这场婚姻的安排,于是,在众人的祝福下,这件亲事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当然,说是定下来,但实际上距离胡迭真正能够迎娶崔婉彤过门,却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世族豪门对于礼法向来是最为讲究的,像这结婚,依照此时的礼法,就应该有纳采,向名,纳吉,纳征,请期,最后才是亲迎,也就是说,在真正的婚礼举办前,两个家族都还有一大堆的程序要办,而这一套程序走下来,没个大半年,是想都别想的。

  胡迭对此倒是无所谓,他对于崔婉彤的印象虽然不错,但却谈不上什么男女之情,感觉倒更像是把对方当成是一个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和学生,不过他身边那些人却都是兴奋不已,包括卢司妍在内,感觉整个府里上上下下的工作重心一下就全都偏向于这婚礼的筹备了。

  崔家怎么说也是五姓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五姓之首,虽然这次要迎娶的只是崔氏偏房的一名庶女,但彩礼却也不能弱了伯爵府的面子,胡迭这些日子以来,虽然也赚了不少钱,但毕竟时间尚短,很多产业其实还没有真正铺开,许多赚来的利润其实又都投入了新一轮的扩张,自己手中真正落下的积蓄还真没有多少,被这么一折腾,一下子本来还算充足的积蓄瞬间就见了底,着实把他心痛得不行——为了这场婚礼,他甚至不得不挪用了工坊那边的扩张经费,使得计划中的扩建项目不得不推迟至少三个月以上,光是这其中损失的利润,就得用万贯来计算。

  没办法,不管在哪个时代,结婚都不是一件轻松事。

  忙忙碌碌,一转眼,冬天便已过去,眼看着春耕就要开始,这时候,胡迭筹备了多时,早就已经完工,并且已经开始量产的新一代曲辕犁,也终于正式的登上了历史舞观。

  农耕,在封建时代,可以说就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头等大事,因为农业的发达与否,几乎就是直接关系到帝国的兴衰和存亡的,尤其是李二上台之后,考虑到中原连年战乱,民间急需要恢复生产,所以对于农业恢复的工作也是尤其重视,之所以此前一直将这曲辕犁的消息压住不放,也就是为了在这春耕的关口上,打一场漂亮的政治宣传战。

  这一天,百官齐聚,宗室内几乎所有有封号的成年男子,包括还未成年的皇子们,全都齐聚于城效的皇庄之地,在一番祷告天地的祭祀后,随着李二眉飞色舞的一声令下,在无数双充满期待和好奇的目光注视下,一架被系着大红丝缎编成的大红花的木犁,被胡迭和几名科学院的大匠抬着,缓缓走出,然后摆在了百官与远处围观的百姓们面前。

  面对着百官与百姓,李二傲然挺立,大声说道:“朕,自即位以来,常思百姓之苦,夜不能寐,食不能安,吾大唐虽富有四海,却依然有无数百姓困于饥寒,连年战乱,导致大量土地荒芜,此朕之过也。幸而,我大唐人才济济,今有科学院呈献新犁于当朝,经朕亲测,此犁堪称耕作之神器,使用此犁后,耕地速度效率可比原来提升数倍,此天佑我大唐之吉兆,愿我大唐百姓,再无饥寒之苦,今于众卿家与百姓之前当众演示,与君同庆!”

  听到这话,众百姓顿时一片哗然:曲辕犁的存在,此前被李二下令,一直都是处于严格保密的状态,像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个级别的,多少还能听到一些风声,但普通的官员,却是连这个犁的存在都没有听说过,现在猛听得这样一款新犁,竟然可经比旧犁提升数倍的效率,这对于他们而言,简直就跟放了个卫星一样,要不是这话是从李二的口中说出的,说不定当场就得有人站出来质疑了。

  事实上,即便是人们不敢质疑李二的话,心中对这新犁的效率也依然是存有怀疑的,在他们看来,新犁比旧犁强,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但具体强多少,却是难说得很,不过哪怕只是比旧犁一天下来能多耕那么两三成的地,这也是相当了不起的了,因为这就意味着一旦这种新犁被大规模的推广,大唐可以耕种的土地数量就能上升两三成,这样的结果,便是宣传得夸张一些,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心里这样想着,田地里却已经开始作好准备,让两种犁进行比试了,见此情形,众人也就安下心来:是真是假,反正这一试之下便见分晓,既然皇上敢夸这样的海口,想来,这新犁的表现就算达不到他所说的效果,应该也不会让他们失望吧?

  不过,这时候,眼尖的人却已经发现了问题:两块田中,那块使用新犁的田地里,竟然只有一头牛,而另一块使用旧犁的地,则依然还是两头。

  这怎么可能?

  这年头,不管是当什么官的,对农耕都不至于会一无所知,他们当然知道普通的犁,是必须要两头牛才能拉得动的,而且掌犁的人,通常还得有两个人才能完全控制得住,为了保证两头牛前进的方向一致,还得有个人在前面牵引,也就是说,必须要有两牛头外加两到三个壮劳力,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犁地单位,否则,这犁的功效都很难发挥出来。

  看到这里,不少人眼中已经透出了深深的期待:如果这新犁真的能做到只用一头牛便可以耕作,那哪怕它耕地的速度比旧犁要慢一些,只要慢得不是太离谱,那李二的话,都不算是夸张了——要知道,耕牛可是农业社会里最重要的生产资源之一,而大唐的耕牛数量又存在着巨大的缺口,普通百姓家里连一头牛都未必养得起,更别说养上两头牛了,要是能减少这耕牛的使用数量,也就意味着同样的耕牛数量,能够多出一倍的犁来,这对大户人家的影响可能不会很大,但对于小民百姓,却绝对称得上是天大的福音了。

  但接下来演示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差点把眼珠子都要瞪出来。

  新犁,不仅只用了一头牛,而且掌犁的还只有一名农夫,关键他不仅是一个人,而且还只是用一只手扶着犁柄,另一只手居然挥舞着牛鞭,用来控制耕牛前进的方向。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大内高手?

  不怪得百官和百姓们如此惊讶,要知道,这掌犁可绝对是一项力气活,一般哪怕是一个成年的壮劳力都很难平稳的控制,如果是长时间耕作,就必须要有人轮换着来,可现在,这个掌犁的农夫却只是一只手轻轻松松的握着犁柄,甚至都没见他怎么用力,那犁出的地,便是笔直笔直的,比那边使用旧犁犁出的沟还要深。

  问题是,它还快啊!

  就算是只用了一个人,一头牛,可这架新犁耕地的速度,竟是丝毫不比那使用了两头牛,三个人的旧犁慢,而更不可思议的是,当犁到了边界上,需要换边时,那边三个人抬犁的抬犁,牵牛的牵牛,忙得是大汗淋漓,可这边使用新犁的农夫,仅仅只是挥舞着牛鞭,驱使着牛转了个方向,然后将犁柄轻轻往上一抬,就轻轻松松的完成了转向的动作,然后,直到他耕出差不多四分之一的距离,那边的旧犁才算是完成了转向的定位,重新开始起步。

  身穿朝服的大司农突然冲出人群,也不顾田里的污泥,跑到那新犁之前,将农夫一把推开,从他手中夺过犁柄和牛鞭,自己亲掌着新犁耕出了数十米,直到田梗边才停下,在亲身体验过新犁的强大效率后,顿时喜极而泣。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netk.com。新笔趣阁手机版:https://m.dnetk.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